service phone

Design Works 2

service phone

攀枝花歇闲荡之一:逛彝族古村迤沙拉、瞻仰三线维持博物馆

文章来源:admin    时间:2023-03-12

  

  攀枝花是一种花,攀枝花也是一座城市,伴随着交通条件的日益改善,地处金沙江边的攀枝花已不遥远。今春昆明户外界诞生一条新的热门徒步线路,那就是去攀枝花徒步,看千年彝村迤沙拉、走金沙江边赏攀枝花开艳,吸引了众多户外爱好者前往。

  这个周末,群里的活动安排去攀枝花休闲旅行,38位友友参加活动,我们用两天时间逛迤沙拉、参观三线建设博物馆,看拉鲊古渡、走成昆铁路最美车站花棚子,虽然是走马观花,却是内容丰富、收获良多。

  :早上8点从昆明出发,经过3个半小时的车程到达迤沙拉,这是一个有千余年历史的彝族村庄,有“天下彝家第一村”的美誉;受到江南文化的影响,又有着秦淮遗风的印记。我们在这里游玩了1个半小时。第二个景点是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的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系统展示了三线建设的方方面面,让人们不要忘记这段中国工业史上的特殊历程。

  早上从住宿地平地镇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金沙江边的拉鲊古渡,从那里乘坐旅游快艇顺江而下,靠岸后徒步5公里左右到达成昆线上最美车站之一的花棚子车站,赏江边连片成行的攀枝花开、看成昆铁路火红年代的印记,之后乘旅游快艇由南向北、逆水而行,回到拉鲊古渡,乘车返回昆明,结束活动。

  如果不是参加活动,我们都没太听说过迤沙拉,也不知道它“天下彝家第一村”之名头。迤沙拉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地处攀枝花市南部,靠近云南一侧,自然成了我们休闲二日游的第一站。

  2月25日,星期六。经过3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从昆明到达了迤沙拉,村庄在公路边,有规模不小的停车场,目测人多、车多,很是热闹,让我们不由得对这个远离城市的村庄产生了好奇。

  正值午餐时间,领队给大家留出1个半小时的时间在村庄中逛一逛、顺带品尝当地小吃解决午饭问题。友友们三三两两、相约进村,村庄不算太大,小巷、小道路路相通,不一会儿友友们就能在村中相遇。

  才出停车场就遇到很多盛装的当地彝族人,鲜艳的服饰引来不少好奇的目光。从路边的指示牌和人们的对话中,我们知道这里正在举办传统的“姊妹节”,算是一个热闹的节日,人们盛装出席、打歌跳舞,给这个名声远扬的特色村庄增添了一份节日的喜气。

  从景区简介中,我们知道迤沙拉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南中之乱”平定后,少数民族首领信守对诸葛亮的承诺,派俚颇彝人亦兵亦农在此守关,村寨初成。千余年后,明朝经“洪武平滇”后的留兵军屯,屯军士兵与彝女婚配,入女方族籍,带来江南文化,改变了彝族面貌,使苏皖一带的服饰、音乐和宗教习俗在这里都有完美的保存。这两大历史事件造就的迤沙拉古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并有着长期的文化融合。”

  古朴连片的古民居、四通八达的小巷、彝族人家漂亮鲜艳的服饰让人眼前一亮,铺满新鲜松针的长街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各种小吃让人嘴馋,广场上打歌跳舞的队伍越来越大......古老的村庄烟火气十足。虽然是走马观花,却给我们留下了不错的记忆。

  村中的房子连成一片,大部分都以红色墙面示人,墙上画上了不同特色的图画,或种上了鲜艳的花儿,将曲里拐弯的小道装扮得别有一番韵味。

  我们在村中胡乱闲逛一圈,发现这里的道路虽有些杂乱、却是路路相通的,不管从哪个方向行走,都能走到同一个地方,那里应该是村庄的中心了,现在有游客中心、有迤沙拉文化中心。

  纳家巷、起家巷、张家巷、毛家巷是因村中4大家族而命名,他们祖传的产业各有不同,因而有“纳家包谷子”(擅长种包谷)、“起家车轮子”(头脑灵活,利用马车等交通工具发家致富)、“毛家笔杆子”(有文化、文笔好)、“张家酒坛子”(张家人潜心钻研酿酒工艺,酿出来的酒香浓纯正、深受欢迎)之说。

  村中民居多为江南特色的四合院,又有着流火图案的彝族瓦当,这里有江南丝竹、谈经古乐,有羊皮鼓舞、俚璞彝绣,江南文化与彝族文化的结合,让迤沙拉成为了一个很特别的地方。

  说到三线建设,现在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已不太了解,这场发生在20世纪60、70年代的中国工业迁徙史是一段特殊的历程,也是数百万“三线人”抹不去的记忆。

  攀枝花建有一个三线建设博物馆,让人没有想到,我们的行程安排了前往参观,更是一份特别的惊喜。让我们有机会系统地了解三线建设的点点滴滴。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座落于仁和区三线大道,远观博物馆,大气壮观、气势不凡,进入馆内参观,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能感受到一种浓浓的“三线”氛围。

  博物馆分为五个展区,用诸多图片、文字、实物,场景再现了三线建设的方方面面:“三线年代中期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是在当时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加强战备,逐步将我国生产力布局由东向西转移的大调整,建设的重点在西南、西北......”;

  “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官兵和上千万人次的民工,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

  参加工作时的第一个单位前身就是一个深藏山野的三线企业,所以我们有机会了解了三线建设的一些历史。听我们的师傅讲过很多他们在山沟沟里创业、建厂的故事,成建制从北方城市搬到云南,遵循远离中心城市70公里以上的选址原则,在没有平地、远离交通要道的深林山野中建厂,一大批西工大、哈工大的毕业生加入了从头开始的建设......个中艰辛,令人唏嘘。

  三线厂给驻地带来了发展的机会,也带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进步。同时,三线厂也经历了改革带来的阵痛,军品任务削减、转产民品的艰难与挫折,是三线人难以忘怀的记忆。虽然没有参加过三线建设,从师傅们的讲述中,我们也有些了解了那段艰难、却又让人感到亲切的经历。

  在博物馆里看到很多老物件,28吋的大单车、收音机、暖水瓶......是我们小时候的记忆;计算尺、算盘、折叠尺......这是三线建设者们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在博物馆中看到这些,让人心生感叹。

  博物馆中有一面很大的“劳动之星荣誉墙”,带着浓浓的三线年建成的,攀枝花市总工会采集了100余位劳模的手印并设计制作铜浮雕版,铺铸而成,以此纪念攀枝花开发建设50周年。

  在博物馆外的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块直冲云霄的三线建设英雄纪念碑,不远处的高大建筑物上写着几个大字“英雄攀枝花,阳光康养地”。因为三线建设,曾经的“不毛之地”,已经变成了美丽幸福的攀枝花。

  在攀枝花市,攀枝花是很常见的,时下正是花开的季节,枝头挂满红色的花朵,树木高大、挺拔向上、只可远观;偶有一朵花儿落下,让人喜不自禁,把它放到草地上、拿在手心里,我们尽情享受了攀枝花带给我们的快乐。

地址:     座机:    手机:
Copyright © 2002-2017 DEDECMS. 织梦科技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技术支持:凯发娱乐传媒    ICP备案编号: